最近上证指数已上升3000点以上,我们很多投资者都在蠢蠢欲动纠结中,会继续攀升还是下跌呢?究竟要不要抄底入市?还是再等一等,更低一点再入市?2015年损失惨重,要不要逃离股市?趋势不明朗,按兵观望的人就很多,等趋势明朗后,再追风,这就是人性。
我不是股神,无法预测涨跌,那是股评家的事情,从专家预测的记录来看,所谓预测大都以算命式的语言出现,你不信可以翻阅一下他们的预测记录,捉摸不定,圆滑有余,关键还不准。
消费?储蓄?投资?是赚?是亏?保本?增值?划算?家庭不得不面临的理财话题......
以两个总收入完全一样的工薪家庭为例,善于理财与不善于理财,假以时日,会导致两个家庭总资产相差数倍。过去十年,这样真实案例实在太多了。两个家庭都平均年收入30万,善于理财的家庭资产已突破1000万,不善于理财的家庭资产只有200万。时间越久,差别越大。
我认识一个80后朋友小张,湖南人,大学毕业后收入不高,但很有理财意识,现在房子都有几套了,既有自住的,又有投资的。股票基金保险样样都有,还很充足,虽然他曾经也有一些投资失误,但总体来说随着他们夫妇收入的递增,日子过得越来越来红火,今年还正在计划生二胎呢。
我不主张"旗帜鲜明的理财偏好", 例如:房子我不能再买了,股票基金我不碰,保险没有用,无债一身轻,我只买喜欢银行理财产品,我全部的钱都用来作生意,我只喜欢买房子......,我发觉凡是旗帜鲜明的投资者这些年都吃了大亏,不要预测趋势,分算投资。这才可以让你的投资理财立于不败之地。
最常见的不健康的理财做法就是过于集中。例如,家庭资产的百分之八十都集中在股票,或百分八十以上都集中在房产,或者百分八十以上都集中放在银行,或者不欠银行一分钱,毫无负债,这些做法都很冒进,“月光一族”,当然也属于不健康,没有结余,都没有理财的基础。
所以说,家庭理财首先要有比例意识,姑且不要谈比例合不合理,比例不可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调整! 其实,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行走着。幸福,就是按比例生活。这个比例,就是平衡!
人生不要等,我们不知道何时离开这个世界,活一天,就享受一天,把规划的事情规划好,该花的钱要花,该存的钱要存,该投资的钱要投资。
可口可乐公司执行总裁布莱恩-迪森曾经在一所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讲到:“想象生活是一场双手不停地向空中抛掷5个玻璃球的游戏。5个球分别名为: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心灵。你努力不让任何一个球落地”。
而家庭的财务健康,是不让任何一个球落地的基础保障,一旦家庭财务出现危机,所有的玻璃球都会破碎。
说得接地气一点,就是您每年的税后收入是按照什么比例来进行分配的?消费、储蓄、投资、保障各占多少比例?其中每一部分中选择的理财工具比例又各占多少?不要指望某一个理财渠道让你一夜暴富,或一劳永逸。
美国经济学家马考维茨(Markowitz)1952 年首次提出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 ), 并进行了系统, 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国一句古老谚语“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就是对这一理论的经典描述。
任何合法的理财工具或值得投资的商品,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包括房产、黄金、外汇、定期存款、债券、基金、股票、保险、短期理财产品、P2P、PE、艺术品、红木红酒、古董古玩等等。鸡蛋什么时候放?怎么放?放在哪几个篮子里?各自放多少?其安全性、流通性、增值性如何?都值得思考。
这是一个传媒与专家已被资本绑架的时代,大家一定要看紧自己的钱袋子,拥有自己独立的理财观,很多人的理财误区,就是从轻信“传媒”与“专家”开始的。
理财组合比例比理财工具更为重要!理财纪律比理财技巧更为重要。理财工具、理财技巧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理财组合比例、理财纪律是观念、意志力、眼光和格局层面的问题。选择容易,坚守不容易啊。
理财规划中关于保险的双十原则,是通行的国际惯例,已经写在国家级理财规划师的教科书中了,即拿十分之一的年税后收入,购买年税后收入十倍的综合保险保额,我经常与不同类型的客户探讨家庭理财的话题,我深刻地意识绝大多数家庭还没有按照比例的思路来配置家庭资产的习惯,很多人还停留在考虑购买保险产品划算不划算的阶段。
对于保险这一理财工具,拿出百分之五的家庭年税后收入的预算来投保,是底线,如果连这个比例都没有,简直是在社会上“裸奔”。拿出家庭年税后收入的百分之十的预算来投保,是及格。拿出年税后收入的百分之十五的预算来投保,是良好。拿出年税后收入百分之二十的预算来投保,是优秀。随着比例的提升,保障类资产越来越高。
与客户沟通,首先要解决的是客户的“比例意识”问题,疏通观念是第一步。其次才谈得上与客户探讨“比例是否合理”。后者要依据资产配置的内在规律,结合每个客户个性化的理财偏好和心理接受能力而决定,不是一套软件或一个公式就可搞定的,需要一对一的财务需求分析后,再提交量身定做的理财方案,这也是理财规划师存在的价值所在。
在已知的投资理财方式中,只有四种适合普通家庭,分别是银行储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基金....
352971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